最近寒流來襲,天氣常劇烈變化,門診病患因為手指缺血變色及血管疾病來就診之人數明顯增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蔡秉翰表示,雷諾氏現象(Raynaud Phenomenon)是一種對寒冷或情緒壓力的誇張明顯血管反應。這種現象在臨床上的表現為肢體末梢會有界線分明的皮膚明顯顏色變化,病患肢體末梢會缺血,變成白色、紫色,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組織壞疽,最後導致截肢。目前認為的致病機轉是肢體末梢及皮膚表面的小動脈產生局部缺陷,以致對刺激後會產生不正常的血管收縮,最終導致肢體末梢發紺。

雷諾氏現象好發於年輕女性及家族史中有雷諾氏現象的人,但其他年紀族群也不少見,其盛行率也受所居住地區的氣候所影響,寒帶地區的盛行率較高。臺灣地區的盛行率目前不明,但鄰近的日本其盛行率男性為1.2%, 女性為2.2%。

雷諾氏現象目前分為兩種:

一、原發性雷諾氏現象:通常找不到潛在原因,病患會出現末梢肢體發紺現象,而沒有其他疾病的症狀,好發於15-30歲女性及有家族史的病患,其預後較佳。

二、續發性雷諾氏現象:同時合併其他疾病所導致,常見於下列原因:1.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或硬皮症。2.血液性疾病,如:冷凝球蛋白血症。3.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4.血管性疾病,如:血栓、粥狀動脈硬化、血管炎、柏格氏症等。5.神經性疾病,如:腕隧道症候群。6.環境因素,如:震動損傷、情緒激動等。7.藥物引起等。

雷諾氏現象最常影響的部位是手,而腳趾也可能被影響到,但患者通常不太抱怨下肢的症狀。其典型發作的特徵是突然發冷的手指(或腳趾),伴隨著由於血管收縮導致的皮膚蒼白(白色發作)的急劇分界的顏色變化,其次是紫紺的皮膚(藍色發作),表明組織缺氧。隨著溫度上升,缺血階段(皮膚白色或藍色表現)通常持續15到20分鐘,接著由於血管灌流回復,皮膚會接著發生紅腫。

雷諾氏現象攻擊通常從一個手指開始,然後雙手對稱地擴展到其他手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是最常發生的部位,而拇指通常是沒有症狀的。如果發生大拇指的症狀則表明可能是續發性雷諾氏現象。其他部位皮膚血管收縮也很常見,包括耳朵,鼻子,面部,膝蓋和乳頭的皮膚。受影響的部位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徵就是具有體溫調節血管的存在。

醫師於就診時除了會詢問病史及做理學檢查外,還可以安排抽血檢驗、甲Dr.Cink褶鏡檢查、周邊血管超音波、熱成像檢測、血管攝影等。

治療方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注意保暖。此外,需要進行病患衛教,使病患避免接觸冰冷的環境。醫師也需要檢視病患的用藥或是否有環境因素(如震動)會導致雷諾氏現象的產生,如果保暖後發紺缺血症狀仍未恢復時,則可以在醫師處方下給予藥物處理,如給予鈣離子阻斷劑、前列腺環素、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肝素或阿司匹靈等。對藥物反應不佳之病患則可以考慮會診整形外科醫師進行交感神經切除術。

臨床上雷諾氏現象病患需特別注意保暖,當發生有無法回復之肢體末梢缺血變化時,需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若懷疑患有雷諾氏現象時,建議至風濕過敏免疫科門診就診,以進一步釐清及治療疾病。

Dr.Cin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白馨儀 的頭像
    白馨儀

    白馨儀愛分享

    白馨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